村镇污水处理成为市场热点

发布时间:2023-11-15

中国村镇污水处理亟需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中国村镇污水处理不缺技术,而是缺技术评估和监管体系,市场呼唤村镇污水治理新模式。

一、村镇污水治理国内外现状及市场需求 国外 美国法律上村镇污水治理法律体系完善。联邦政府颁布了《清洁水法案》、《安全饮用水法案》、《海岸带修正法案》和《水质量法案》。环保局推出了《分散处理系统手册》和《分散处理系统管理指南》。此外许多州和民族地区都有立法。工艺上采用户外厕所—污水坑—化粪池—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工艺。运营上根据集中程度的不同,分为五种模式:业主自主方式、专业维护方式、许可运行方式、机构管理方式、机构所有权方式。财政上补贴机制也比较完善。日本法律上净化槽技术透明,配套的法律法规相对简单。财政上补贴以政府投资为主,推广力度较大。运营上运营模式有较详细的规范。市场上产业化竞争力有所欠缺,项目主要由国家投入,市、镇各自管理,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的控制力较差,市场化程度不高。英国法律上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工艺上有相应的技术制度;技术路线相对较宽泛,以生物膜法为主。芬兰法律上有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财政上有配套的财政补贴体系,政府提供补助使设施持续稳定运行。运营上根据居住的情况,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污水处理方式,对不同的水系也会分开收集和处理。 国内 政策体系上法规体系不健全,缺配套政策和措施,政策执行特别困难。有一些政策由于未考虑到未来设施运行问题,甚至起负面作用。工艺技术上种类繁多,约有五六十种,整合运营困难。市场上国家投入村镇的项目,晒太阳的比例相当高。财政补贴上中央财政引导不够:没有设立村镇污水专项资金;现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用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费用偏少;补贴环节不合理,重建设轻管理。地方财政负担较重:建设费用动辄千万,运行每年数百万元;乡镇负担大,即便经济条件好的镇也很吃力;多数集体经济收入微薄。居民收费困难:长期享受福利服务,不习惯缴费;年轻人外出务工,向留守老人收费存在困难。技术上标准不接地气,农村和村镇污水排放标准不统一。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高等院校没有开设相应的专业,从业技术人员收入低,工作条件差。综上,目前国内法律体系不健全、工艺种类太多、技术标准不接地气、配套的政策错误有问题、政府补贴力度不足,方式有所欠缺。污水处理的市场空间未来几年一定在农村和乡镇。1、约有一半左右的人口居住在村镇。2、污水点特别多。我国有1700个县,4万多个镇,60多万个行政村。在国外发达国家,污水处理不仅到自然村,可能是更小的单元。3、市场空间大。据统计预测,2016年,行业可以形成400多亿的产值,2020达到840亿,2025年超过1300亿,这是包括建设和运营的市场。 二、中国现有技术和商业模式

中国村镇污水有以下特点:

  1.量多、面广、较分散,单点日污水水量规模小。

  2.水量和水质的波动性较大。

  3.污水收集管网配套不到位。

  4.工艺设备上,目前以生物膜法为主的工艺较多。

  5.商业模式上,有PPP、BOT、BT等多种方式,市场比较丰富。

案例一

案例二

三、新模式:互联网+村镇水务将农村的设施互联网化。要做整个系统的软件,包括做一个云平台,里面所有的设施、设备和技术路线都要有一个大数据的系统。把农村的污水和自来水结合起来,全部实现网上操作,处理、收费均通过移动支付,使上水和下水一体化,水务和环卫一体化,通过大的平台,让系统发挥更多的作用。 结论1、希望政策配套方面进行调整。2、技术方面,要进行标准化和适宜的技术。3、商业模式上,PPP+区域打捆:做到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的统一。

4、希望企业跟互联网结合起来,使将来的数据和管理互联网化。

来源:华维规划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