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业用水及相关标准
发布时间:2023-11-16
生活、工业用水及相关标准(摘要)
第一節 自来水的生成及水质标准
送入自来水管网的水.除了应满足水量、水压要求外,还必须满足水质要求,为此,必须对原水进行水质处理合格后方可进入管网.
一、原水中的杂质:
无论原水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杂质,这些杂质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等.从给水处理的角度,这些杂质按其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
二、天然水源的水质特点:
天然水主要是指未受污染的自然环境下的各种水源,它们的主要水质特点如下:
(一)地下水:
水在地层渗滤过程中,悬浮物和胶体已基本或大部分被截留去除,故地下水水质清澈,浊度很低,且不易受外界和气温的影响,因而水质.水温较稳定.但地下水在流经岩层时,有很多可溶物物质溶于水中,因而含盐量和硬度通常高于地表水(海水除外).有些地区的地下水还含有铁和锰.
(二)地表水
1.江河水
江河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含量较多,浊度高于地下水,但夏季和冬季的浊度相差较大,江河水的含量和硬度一般比地下水低,但各地区有一定的差别.总体来说,我国江河水的硬度和含盐量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标准.江河水的另一特点是水量一般较大.
江河水的最大缺点是易受外界各种人为污染,污染后,其色,嗅,味及水中溶解性杂质的种类和数量随污染物和性质而变化,其温度也易受气候影响,一年四季变化较大.
2.湖泊及水库水
湖泊及水库水主要由河水和降雨供给,其水质与江河水类似.但由于其流动性小,贮存时间长,因而浊度较低;只有下暴雨时,因湖底沉积污泥泛起,水才变得浑浊,水的流动性小导致湖水一般含藻类较多.
湖水含盐量一般比江河高,按含盐量分,可分为淡水湖.微咸水湖的咸水湖.咸水湖一般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3.海水
海水的含盐量很高,其中氯化物含量约占总含盐量的的89%.海水一般不作为生活饮用水和其他用水水源,但在缺水地区,海水经淡化后可供饮用和其他用途.海水淡化处理技朮已很成熟,我国及国外已有不少海水淡化处量厂,但其处理成本较高.
二,自来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使处理后的水符合生活饮用或其他用水的水质要求.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概述如下:
(一)去除悬浮物和胶体
无论是生活饮用水还是各种工业用水,都应去除悬浮物和胶体,方法是混凝,沉淀和过滤.
(二)消毒
消毒的目的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以后进行.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消毒方法是液氯消毒.在一些小型水厂或临时供水也有采用漂白粉.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消毒的,由于氯消毒的一些消毒副产物有致突变或致癌作用,因此对氯的投加量应加以限制,并尽量不采用在水处理前就投氯消毒的预氯化方式.为避免氯消毒带来的问题,一些欧洲国家采用臭氧消毒.大型紫外线消毒器用于水厂消毒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也在进行中,根据情况,可采用臭氧与氯,紫外线与氯共同消毒的方法.
(三)除铁.除锰.除氟
地表水中铁.锰含量一般是不超标的.但某些地区的地下水中铁.锰含量有可能超过饮用卫生标准.地下水中的铁.锰一般以Fe2+﹑Mn2+的形式存在,去除的方法是将其氧化为三价铁和四价锰的沉淀物去除,具体办法可以采用曝气充氧‐‐‐‐‐氧化反应—滤池过滤,也可以采用药剂氧化或离子交换法等.
当水中的氟量超标时,应进行除氟处理,目前一般采用流行性氧化铝吸附除氟.
(四)去除有机物
受到工业废水污染的水源往往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物,去除有机物可采用氧化法(化学氧化法.生物氧化法等)和流行性吸附等.
(五)除臭.除味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要求饮用不得有异味,因此当原水经澄清,消毒处理后仍有臭.味时,就应进行除臭.除味处理.
(六)软化
锅炉用水一般需要进行处理,即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软化方法主要有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软化法和投加石灰、苏达的化学药剂软化法.
(七)淡化和除盐
淡化和除盐的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盐类,包括阳离子和阴离子.淡化一般是指含盐量很高的苦咸水及海水处理成符合生活饮用水或某些工业用水水质标准的处理过程.除盐则指制取纯水及高纯水的过程.淡化和除盐的主要方法有:离子交换法(需要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离子交换树脂).蒸馏法.电渗析法及反渗透法等.
(八)控制水的腐蚀和结垢
金属管道和容器容易产生腐蚀和结垢现象.导致使用寿命缩短和水流阻力增大,这个问题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尤其突出,因此应进行水质调理.当水质有腐蚀倾向时,应投加缓蚀剂;水质有结垢倾向时,投加阻垢剂;此外, 还应控制污垢的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如投加杀菌剂等.除上述方法外,根据水质情况,还可能向水中加入某种水缺乏但必须有的成分.
三.给水处理的常用工艺流:
根据原水水质和使用要求,往往将几种处理方法联合使用,构成一个处理流程,以使水厂出水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
(一)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流程
把未受污染的地表水处理成生活饮用水,其去除对象主要为悬浮物.胶体和致病微生物.一般采用以下的常规处理流程:
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管网
以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常规处流程如下:
地下水—消毒—管网
若水的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铁.锰等含量超标时,应在消毒前进行相应的软化.淡化.除铁.除锰等处理.
(二)管道直饮水处理流程
管道直饮水是以自来水或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标准的水为原水.经深度净化后,通过直饮水管道系统供给用户直接饮用的纯净水,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并有进一步扩大之势.管道直饮水一般是由自来水经反渗透处理后得到的,水质应符合“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三)工业用水处理流程及水质要求概述
由于工业用水种类较多.处理流程也不尽相同,.如锅炉用水可在自来水的基础上进行软化处理,电子工业用水则应进行除盐处理等.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工业用水的种类繁多,水质要求与生产的产品及工艺过程有关,差异较大,各种工业用水水质标准由有关工业部门制定.
食品.饮料及酿造工业的原料用水,水质要求应等同于或高于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
纺织,印染,造纸等工业用水,对铁,锰等易在产品上产生斑点的杂质和含量要求很严格.
锅炉补给水对水的硬度,含氧量及PH值的要求较高,且水质要求随锅炉的种类和压力不同而不同.锅炉压力越高,水质要求越严格.
在电子工业中,特别是在半导体器件及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均须用纯水及高纯水进行清洗,因此对水的溶解性总固体及电阻率有很严格的要求.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冷却水对水温悬浮物,澡类及微生物等有一定的要求,且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还应控制由水质引起的结垢,腐蚀及微生物繁殖等问题,除此之外,对其他指标要求较低.
第二节 管道直饮水系统
直饮水供应方式采用管道形式直接输送至用户时﹐称为管道直饮水﹐这种供水方式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和污染。
(一)管道直饮水系统和组成
1.水处理设备
制水设备即深度处理设备。常用制水设备主要有活性炭过滤装置﹐微滤(MF)净水装置。超滤(NF)净水装置及反渗透(RO)净水装置。
2.供水设备
管道直饮水系统为密闭循环系统。采用不锈钢变频调速水泵供水 3.输配水管网及回管网
为避免水流滞留影响水质﹐管道直饮水系统均设回水管﹐并对回水系统进行处理。直饮水管道应采用铜管﹐不锈钢管。不锈钢衬塑管﹐也可以按表4—1选用塑料管。其配件材料与管材相同﹐保证管材及配件不对饮用水不质产生不良影响。
表4—1 管道直饮水常用塑料管材性能
材料名称
特点
工作压力(MPa)
使用温度
膨胀系数
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
韧性好﹐具有良好的抗疲劳强度﹐耐温性能较好﹐质轻﹐可熔接或机械连接
1.0热水
1.6冷水
≦600C
22×10﹣5
PEX交联聚乙烯管
耐温性能好﹐抗蠕变性能好﹐只能用金属管件连接
1.0(950C)
1.6常温
≦900C
22×10﹣5
PB聚
乙 烯 管
耐温性能好﹐具有良好的抗拉﹑抗压强度和耐冲击﹐低嚅变﹑高柔韧性﹐价格高
1.6~2.5(冷水)
1.6(常温)
≦900C
13×10﹣5
PP-R改性联
聚乙烯管
耐温性能好﹐熔接安装较方便﹐不得使用裸铜管件
2.0(常温)
1.6(冷水)
≦600C
11×10﹣5
铝塑复合管PEX-AL-PEX
易弯曲成型﹐完全消除氧渗透﹐膨胀系数小﹐但管壁厚薄不均匀
1.0
1.0
≦600C
2. 5×10﹣5
二.直饮水水质标准
(1)饮用水水质应满足国家标准GB547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见表4—2
表4—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编号
项 目
标 准
编号
项 目
标 准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针
毒 理 学 指 标
1
色度
色度不超过15度
16
氟化物
1.0 mg/L
2
浑浊度
不超过3NUT
17
氰化物
0.05 mg/L
3
臭和味
不得有异臭﹑异味
18
砷
0.05 mg/L
4
肉眼可见物
不得含有
19
硒
0.01 mg/L
5
PH值
6.5~8.5
20
汞
0.001 mg/L
6
总酸度(以碳钙计)
450mg/L
21
镉
0.01 mg/L
7
铁
0.3 mg/L
22
铬(六价)
0.05 mg/L
8
锰
0.1 mg/L
23
铅
0.05 mg/L
9
铜
1.0 mg/L
24
银
0.05 mg/L
10
锌
1.0 mg/L
25
硝酸盐(以氮计)
20 mg/L
11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
0.002 mg/L
26
氯仿
60μg/L
12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0.3 mg/L
27
四氯化碳
3μg/L
13
硫酸盐
250 mg/L
28
苯并(a)芘
0.01μg/L
14
氯化物
250 mg/L
29
滴滴涕(DDT)
1μg/L
15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mg/L
30
六六六
5μg/L
细 菌 学 指 标
放 射 性 指 标
31
细菌总数
100个/mL
132
总大肠菌群
3个/L
34
总α放射性
0.1Bq/L
33
游离余氯
30min后不低于0.3 mg/L ﹐管网末梢不低于0.05 mg/L
35
总β放射性
1 Bq/L
( 2)直饮水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基础上还进行深度处理﹐其水质应满足CJ94—1999《生活净水水质标准》﹐见表4—3
表4—3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编号
项 目
标 准
编号
项 目
标 准
感 官 性 状 指 标
理 化 指 标
1
色度
5度
19
氟化物
1.0 mg/L
2
浑浊度
1NUT
20
氰化物
0.05 mg/L
3
臭和味
无
21
硝酸盐(以氮计)
10 mg/L
4
肉眼可见物
无
22
砷
0.01 mg/L
一 般 化 学 指 标
23
硒
0.01 mg/L
5
PH值
6.5~8.5
24
汞
0.001 mg/L
6
总硬度( 以碳酸钙计)
300 mg/L
25
镉
0.01 mg/L
7
铁
0.20 mg/L
26
铬(六价)
0.05 mg/L
8
锰
0.05 mg/L
27
铅
0.01 mg/L
9
铜
1.0 mg/L
28
银
0.05 mg/L
10
锌
1.0 mg/L
29
氯仿
30μg/L
11
铝
0.2 mg/L
30
四氯化碳
2μg/L
12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
0.002 mg/L
31
滴滴涕
0.5μg/L
13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0.20 mg/L
32
六六六
205μg/L
14
硫酸盐
100 mg/L
33
苯并(a)芘
0.01
15
氯化物
100 mg/L
微生物指标
16
溶解性总固体
500 mg/L
34
细菌总数
50cfu/mL
17
高锰酸钾消耗量
(CODMn)以氧计
2 mg/L
35
总大肠菌数
0 cfu/100mL
36
粪大肠菌数
0 cfu/100mL
18
总有机碳(TOC)
4mg/L
37
游离余氯(管网末梢水)如用其他消毒方法则可不列入
≧0.05 mg/L
放射性指标
38
总α放射性
0.1Bq/L
39
总β放射性
1 Bq/L
4.管道直饮水系统组成
管道直饮水系统如图4—1所示。
图4—1 管道直饮水系统
三.直饮水的深度处理
常用的直饮水深度处理方法有活性炭吸附过滤法和膜分离法
1.活性炭吸附过滤法
(1)活性炭的净化作用﹐活性炭以碳素物质作原料﹐经过高温炭化制成的。具有发达孔隙结构和良好吸附性能的疏水性吸附物质。活性炭具极性﹐对水中非极性或极性较弱的物质具有较大的亲和力。此外。活性炭还是一种良好的催化济及催化还原作用。
活性炭在水处理中有除臭﹑脱色﹑除有机物﹑除氯﹑除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作用
2.膜分离法
直饮水处理中膜分离处理工艺通常分为四类﹐其装置和处理流程设计较成熟
(1)微滤(MF)﹕又称精密过滤﹐孔径为0.05~~15μm﹐滤微能有效截留分离超威悬浮物﹐乳液﹑溶胶﹑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杂质﹐小孔径的微滤膜还能过滤部分细菌。
(2)超滤(UF)。超滤的工作原理与微滤相似﹐所不同的是两者的孔径或者说截留物的尺寸不同。超滤的孔径约在0.05~~1μm之间﹐超滤可以去除分离超威悬浮物﹑浮液﹑溶胶﹑高分子有机物﹑动物胶﹑果胶﹑色素﹑酶﹑ 细菌﹑热源﹐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过滤病毒和其他剧毒物。
(3)纳滤(NF).纳滤膜因其表层孔径处如纳米级范围(10-9m) 而得名。纳米膜可以去除水中的三卤甲烷中间体﹑异味﹑色度﹑农药﹑合成洗涤剂﹑可溶性有机物﹑Ca,Mg离子等硬度成分以及蒸发残留物物质。
纳滤膜在使用中最大的问题是膜污染。所谓膜污染是指被截留的污染物没有从膜表面被水流带走﹐而是沉积在膜的表面﹐致使水流透过膜的水头损失增加﹐出水量及出水水质下降。
(4)反渗透(RO)。在所有的膜中﹐反渗透膜RO具有最高的截留率﹐该膜能从水中分出0.3~~1.2nm的溶质分子﹐完全去除各种细菌﹐病毒﹐可以得到无色﹑无味﹑无菌﹑无盐﹑无金属离子的超纯水。由于RO具有最高的截留性﹐将绝大多数的无机离子(包括对人体有益的)从水中除去﹐长期饮用会影响人体健康。
3.膜的选用
膜的选用原则﹕单位面积通量大﹑截留量高﹐理化性能好﹐工作压力低﹐抗污染性能好。
4.直饮水的消毒
选择直饮水消毒工艺应考虑4个因素﹕
1杀菌效果与持续能力﹔
2残余药剂的可变毒理﹐
3口感﹔
4运行费用。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气(CL2)氯化物(CLO2 NH2CL)臭氧(O3)与紫外线(UV).
5.管道直饮水工艺流程图
直饮水的处理工艺应根据原水水质条件﹐以及设计直饮水水质要求﹐通过技朮经济比较确定﹐图4—2为直饮水处理工艺流程。
第三节 水质的防护措施及方法
不同的给水系统均要求有一定的水质﹐水经过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要求﹐才能输入配水管网﹐水质受到污染就会直接影响使用﹐对于生活饮用水管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应采取一系列防止水污染的措施。
管网水质维护:
保证管网良好的水质状况是管网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水在给水管网的输送和二次加压系统的贮存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有所下降,导致水质下降的原因有:管道内壁腐蚀,结垢,微生物滋生.加氯产生有害的氯化有机物.管道破裂或接口不严等原因引起水质受到外界污染等.为减少污染,保证管网水质,应采取以下措施:
1)因管道的腐蚀,结垢都与输水水质有关,因此应提高出厂水水质,消除输配水系统二次污染的隐患,如对水质进行稳定处理,调节出厂水PH值等
2).尽量采用非金属管道.对金属管道应定期清垢.衬涂保护层,以防止管道腐和结垢.
3)新管线竣工后.旧管线检修后或长期未用的管线在恢复使用前,均应进行消毒,首先用高速水流冲洗水管,然后用20—30mg/L的漂白粉溶液浸泡一昼夜以上,再用清水冲洗,同时测定排出的浊度和细菌,直到合格为止.
4)定期清洗水池,水塔和屋顶高位水箱,目前一些城市已经规定了水箱的清洗周期,但就总体而言,贮水设施清洗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5)通过给水栓,消火栓和放水管,定期放掉管网中的部分“死水”,并对水管进行冲洗.
6)建筑生活水池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二者合设时,因消防贮水量很大,故水池容积很大,其中生活用水储量一般不足总储量的20%,因此对生活用水来说,贮存时间过长,容易滋长细菌,在水池分建方面,在新颁布的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对此也提出了要要求.
7)管线过长时,应在管网中途加氯,以提高管网末梢的余氯量,防止细菌繁殖.这样也可避免为满足管网末梢的余氯量,出厂水另氯量过大,导致有害的氯化有机物过多的问题.
一﹑防腐蚀污染水质
管道水﹑水箱﹑气压水罐等输水﹑贮水设备器材﹐不少采用金属材质﹐由于水中氧的释放﹑不同金属材料的电位差﹐金属材料本身的统一纯度不够和铁细菌的作用等原因会产生氧化腐蚀现象﹐造成对水体的污染﹐使管网水的浊度﹑色度﹑含铁量﹑含锰量等高于自来水出厂水﹐当水中的铁离子浓度大于0.3 mg/L时﹐水质发浑﹐带有铁腥味﹐给饮用及生活带来不便﹐对印染﹑纺织﹑食品等水质要求高的工业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应采取措施防止腐蚀﹐以保证水质﹐主要措施如下﹕
(1)采用耐腐蚀材料的管道﹐水箱﹐气压罐可采用耐腐蚀材料或衬砌﹑涂刷耐腐蚀材料
(2)采取除氧措施﹐减少水中溶解氧。
(3)采用水质稳定处理方法防止腐蚀﹐如采用难溶性复合聚磷酸盐(又称归丽晶﹐为无机聚磷酸盐和硅酸盐经高温熔炼工艺而制成的玻璃质球体)
二﹑防管道和贮水构筑物渗漏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在管道和构筑物出现渗漏﹐排气阀损坏﹑连接处止回阀失灵﹐或利用建筑物自身底部作为水池池壁﹑水箱箱壁的情况下﹐当给水管和贮水构筑物附近的排水管和化粪池损坏时﹐尤其是排水管和化粪池离给水管较近﹑且位于给水管和贮水构筑物的上方时﹐情况会更加严重。一旦管道降压或失压﹐污废水连同各种病菌会从渗漏部位进入给水管和贮水构筑物造成水质污染,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有:
(1)采用接口方式严密的给水管材,采用接口方式严密的基础设施稳妥的排水管材
(2)适当拉开给水管和排水管﹑贮水池和化粪池的距离.规范要求:生活给水引入管与排污管管外壁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0m.建筑物内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最小净距,平行埋设时应为0.5m,交叉埋设时应为0.15m.埋生活饮用水贮水池与化粪池的净距.不得小于10m
(3)提高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的标高,使之高于化粪池.设置在建筑内部的生活饮用水贮水池与化粪池在空间上用墙隔开,防止空气污染.化粪池池壁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玻璃钢等防渗材料.
(4)生活用水水池(箱)或生活用水与其用水合用的水池(箱)的池(箱)体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池池壁和水箱箱壁.
(5)在管理上加强管网的检漏工作.将检查出破损冒水管段和磨损的阀门配件及时更换修复.防止给水水表井﹑给水阀门井和管沟长期积水的现象,井室和管沟应及时排水或采取自行排水设施.
(6)不得在有毒物质及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污染区域内专用专用敷设生活饮用水管道.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7)生活给水管不得穿过大便槽﹑小便槽和污水沟.
三﹑防水体滞留变质
管网末端的水停留时间过长,水箱﹑水池容积过大或有死水区,消防给水和生活﹑生产给水管道共同,消防给水管段内的不长期滞留不用,都将对水质造成污染.季节性使用的水池和水箱是另一种污染情况,在使用期后,水池内或水箱内的水往往要到次年的用水高峰时才开始动用.贮水停留时间过长,必然使余量不足,微生物滋生﹑管道腐蚀加剧﹑水质污染情况恶化.对于分质供水的饮水管道这个问题尤应重视.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有:
(1) 管网应尽量为环状管网.有条件的地方,末端用水部位设回水管路.
(2) 合理确定水﹑水箱容积,不要盲目扩大容积.
(3)采取进出水管对布置,,水箱采用双管式,水池设导流墙﹑导流板﹑减少池和水箱内底的加强型钢,减少贮水构筑物内死水和滞水区.
(4)季节性使用的贮水池和水箱,在使用期结束后应完全排空,并关紧阀门,再次使用前,应认真清洗后再贮存用水.
(5)生活饮用水池(箱)应与其他用水的水池(箱)分开设置.
(6)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内贮水,48小时内不能得到更新时,应设置水消毒处理装置.
(7)生活和消防共享给水系统的独立消防立管应考虑定期排空措施.
四﹑防直接混接污染
生活饮用水管道与非饮用水管道或设备直接连接时,生活饮用水水质有被污染的可能,称为直接混接污染.规范规定生活饮用管道不得与非饮用水管道连接;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以饮用水作为工业备用水源时,两种管道的连接处应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或其他防止水质污染的措施.在连接处.生活饮用水的水压必须经常大于其他水管的水压.直接混接污染又称多水源造成的水质污染,在自备水源和城市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时,或与非饮用水管道(如生产给水管网﹑消防给水管网﹑建筑中水管网﹑循环冷却水管网等﹑)的误接时,往往会产生直接污染.
五﹑防间接混接污染
输送饮用水的给水管配水口,如低于受水容器最高溢水位,而使水质被污染的现象称为间接混接污染.规范要求:
(1)给水管配水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
(2)给水管配水口应有高出用水设备溢水位的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配水出口处给水管管径的2.5倍.
(3)物殊器具和生产用水设备不可能设置最小空气间隙时,应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隔断措施
(4)严禁生活饮用水管道与大便器(槽)直接连接
六﹑防回流污染
给水管道内因水压降低而使受水容器中的废水,废液在负压的作用下,回吸进入给水管道的现象,称为回流.由于回而造成的污染称为回流污染.
七﹑防二次污染
城市供水情况严峻,水量不足﹑管径偏小﹑水压偏低,供需矛盾突出,行别是在夏季用水高峰时尤为严重.为缓解这一矛盾,屋顶水箱在调节水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屋顶水箱作为调节储存用水量,缓解城市高峰供水的供水技术,具有供水安全可靠﹑系统简单﹑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于建筑上;尤其是钢筋混凝土水箱,由于造价低,在许多地区的多层及高层建筑上被大量采用.
但是,屋顶水箱作为二次供水装置在水质达标上存在不少问题,经水质抽样检验,浑浊度,细菌总数,大肠菌指标严重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箱往往在水面有漂浮物,水中存有水生物,水箱底部积存污物,造成水箱二次污染的原因如下:
(1)水箱无盖或破损,大气中尘土进入水箱.
(2)水箱盖未加锁时的人为污染.
(3)水箱溢流管未加装置,雀﹑鼠类小生物在配管或水箱内栖息或溺毙.
(4)水箱容积不当,贮水时间停留时间长.
(5)水箱未能定期清洗,水生物繁衍导致水质超标
(6)水箱铁梯长期浸泡水中,锈蚀腐烂等.
可采取的防治措施如下:
(1) 水箱应加密封盖,加锁,并采取不受污染的防护措施.
(2) 水箱溢流管加网罩.
(3) 水箱进水管为淹没出流时,设真空破坏装置.
(4) 水箱采用进水管分别设置的接管方式.
(5) 减少水箱内滞水区.
(6) 水箱材质,衬砌材料和内壁涂料,采用对水质无污染的材料.
(7) 正确选定给水方式,城市给水管网水压能满足要求时,采用直接供水方式;城市给水管网水压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水泵供水方式.
(8) 水箱定期清洗,水箱出水管上应设水消毒装置.
八﹑其他防水质污染措施
其他防水质污染措施如下:
(1) 生活饮用水水箱溢流管的排水不得排入生活饮用水贮水池.
(2) 消防水泵检验时的排水不得排入生活饮用贮水池.
(3) 加强给水管网的施工管理,不使泥土,污水,污水等进入管道,在管道试合格,竣工验收后,进行浸泡消毒,清洗干净后再投入使用.
(4) 储水池的溢流排污管只能排入市政排水系统时,在接入检查井前,设有空气隔断及防止倒灌的措施,如会产生倒灌,水池及水箱的溢流排污管应与排水系统设计成断流排水方式.
地表水的分类
按功能高低分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仔、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厂、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机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 上一篇:工业节水,需要做好这几点
- 下一篇:定了!水利部发布18项工业用水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