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名片”治理水环境,造就令人羡慕的“城市绿肺”
发布时间:2023-11-18
扬子晚报网11月23日讯(通讯员 西伯 记者 陈咏)22日,扬州凤凰岛江堤上,鸟鸣清脆,微风清新。“一大早我就跟儿子骑自行车到这里锻炼,呼吸江边新鲜的空气了。”江岸边,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居民陈建禄说。陈建禄所在的扬州新城,有“城市绿肺”美誉。这里成为扬州人羡慕的“绿肺”,水治理至关重要。“我们的水治理有三张名片。”新城规建局相关负责人杨政祥说。
城市绿肺
第一张名片,是水安全。据介绍,近年来,生态科技新城实施岸线防护、城市防洪等工程,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从这里向南,已经完成了江堤加固和增彩延绿工程,那边还有一个泵站。”杨政祥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建筑告诉记者,“从复水到净水,再到活水,新城下了大功夫。”据了解,仅江堤加固工程,新城投资约2亿元,达标加固江堤6.38公里,已建设泵站工程13座,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初步建成标准较高、功能齐全、节约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水安全体系。
幸福生活
第二张名片,是水生态。据了解,生态科技新城位处长江、淮河、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走廊“四水”交汇处,自然条件天独厚,同时拥有保护完好、资源丰富的河岛湿地以及最大的城市生态中心——“七河八岛”,被称为扬州的“绿肺”。10年来,新城通过增绿添景、清滩净江、截污治污等工程实现河岸绿化和生态修复。“像棠梨湾、航空馆露营地和三河六岸公园的樱花大道,都是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修复的成果。”杨政祥说:“岸绿了,水清了,生态自然就好了。”
碧水蓝天
据悉,新城目前累计植树造林5000亩,建成绿地780万平方米,在建绿地430万平方米;取缔废旧品集聚点200个,关闭“散乱污”企业120家,搬迁全域船厂、砂石场9家,恢复1000多亩滨水空间,推进完成小运河、工业园河、嵇陈河等 8条黑臭河道整治。为促进江河休养生息、人水共融共兴,先后总投入约140亿元。
新城泵站
第三张名片,是水管理。“民间河长、网格员、志愿者,很多人自愿投身到水管理当中。”杨政祥介绍,新城对区级25条、57公里骨干河道全部实现市场化管护,300余口河塘全部纳入管护范围。实施长江全面禁捕,扎实推进河长制,持续提升生态涵养,实现“一江清水向北送”,让水更清、山更绿。
校对 李海慧
- 上一篇:打造水清岸绿秀美河湖——推动水生态环境治理纪事
- 下一篇:破解水环境可持续治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