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水环境治理成效 处处绿水润“津”城
发布时间:2023-11-20
近年来,利津县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系统实施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配置等多类工程,构建系统化、综合化的水污染防治模式,控源治污扩容严管动真格,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1-9月份,重点河流水环境质量指数达到5.1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01大胆创新 趟出利用人工湿地解决黄河滩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利津路径”
黄河下游流域在黄河大坝与主河道之间形成大面积的黄河滩区,多年来,开发形成了十余万亩的滩区农田。滩区整体呈“近黄河处高、远黄河处低”的地势特点,致使滩区水体很难排入黄河,主要汇集于坝壕内。坝壕内水体被隔断为多个单体,不能有效连通,且部分区域淤积严重。受这一地形影响,雨季农涝、农田退水等流入坝壕后无法排出,农业经营带来的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对滩区水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利津县生态环境局会同相关部门和乡镇,委托专家团队,以滩区坝壕本身地形特点为切入点,经实地调研、论证和设计,投资5989万元实施了利津县黄河滩区人工湿地工程。工程全长约29公里,宽度为25米至350米不等,覆盖面积约5200亩,能服务10万亩农田尾水净化和排涝。根据最新监测数据,农田退水水质由Ⅴ类左右提升至Ⅲ类左右,总氮改善幅度20%左右。
2科学谋划治污项目 持续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利津县西部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总投资约5亿元,分两期建设,项目新建污水处理厂、湿地净化工程并对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工程,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道48.94km。一期新建处理规模4万吨/天的西部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二期实施准四类水提标工程,对生化池进行改造,增加了缺氧段的停留时间,新增了臭氧氧化工艺还有碳源投加系统,使出水能够稳定达到地表水准四类水标准,有力提升了污水处理能力。经处理后达标的水体通过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通过人工湿地涵养净化后,能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然后通过再生水回用工程进入城市水系,对城区进行生态补水,改善城区水环境。该项目还获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央预算投资5000万元,为加快项目建设和投入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03坚持科学治污 扎紧陆源污染物入河“篱笆墙”
入河排污口是河流水环境治理的关键点,近几年,利津县先后开展了两次全流域入河排口溯源排查,初步摸清了县域全部入河排污口的类型及其分布,并对部分入河排污口进行整治监测,建立了全县入河排污口清单。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利津县根据“查、测、溯、治”的工作原则,今年先后三次深入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口溯源监测工作,摸清了黄河沿岸排污口的“家底”,抓住了黄河污染治理的“牛鼻子”,为后续开展整治打下了基础。
• end •
来源:利津发布